北京怀柔科学城经过近8年的建设,已成为全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最密集的地区,进入以运行为主的新阶段,“聚人气、聚科研气”成效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科研设施集聚与成果产出:布局了37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全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最密集的地区。像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去年10月成功发出“第一束光”,目前15个光束线站均已成功出光,预计今年年底将迎来指标达标的工艺验收和试运行阶段。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也已通过国家验收。截至2025年,怀柔科学城已累计突破核心技术51项,产出重大科技成果329项。科研人才汇聚:目前在怀柔工作、生活的科研人员已经达到2.5万人,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硕士学历及以上人员占比超过80%,还集聚了诺奖级科学家19名、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8名、两院院士78名、外籍人才671名等。通过举办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论坛、雁栖人才论坛等各类学术活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顶尖科学家交流合作,实现了“以会聚才”的目标。创新生态完善:新增德勤书院、清华工研院雁栖湖创新中心等多种类型服务平台,累计服务成果转化项目131个。新引进中国技术交易所等科技服务机构,加快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工业母机等中试验证平台,产业链条日益完善。城市客厅A、B地块产业空间投用,高端科学仪器标准厂房基本建成,仪器和传感器、生物医药产业初具规模。城市配套优化:怀柔科学城起步区规划实现率达85%,基础设施完成率达91%。建成、在建及筹划新开工住房项目40个,建成房源1.8万套,保障了众多院所和重点企事业单位人才住房需求。第三实验学校开工建设、第二实验学校实现立项。怀柔医院二期及国际部正式投用,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生活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