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租赁条例》将于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该条例的施行将从需求释放、供给结构、企业运营、市场规范等方面对长租市场格局产生影响,具体如下:长租需求进一步释放: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和人口流动常态化,我国租房群体持续扩大。《2025中国城市长租市场发展蓝皮书》显示,全国租房人口已近2.6亿人,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租房需求更加旺盛。同时,租客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中年群体回归租房市场,35岁以上租客占比超35%。供给呈现结构性变化:长租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加,形成了包括品牌开发商、专业长租公寓运营商、金融机构等在内的多元化市场经营主体。市场从单一的普通租赁住房,向保租房、长租公寓、服务式公寓等多种类型发展,满足不同层次租客需求。运营模式也更加多样,出现了集中式、分散式等模式,且长租合同的签订比例有所提高,租赁关系更加稳定。推动企业专业化发展:《条例》鼓励企业通过多元化渠道盘活存量资产,“以改促租”成为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重要方向。同时,《条例》对租赁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企业需具备相应的资金实力、管理能力和内部制度,还要求从事转租经营的企业设立专门的租赁资金监管账户。这意味着住房租赁企业未来不仅要做大规模,更要做深服务,探索轻资产、平台化路径,以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市场更加规范透明:《条例》严禁发布虚假或者误导性房源信息,并对房源查验等方面提出了源头管理要求,有助于减少虚假房源的出现。同时,《条例》提出出租人应将住房租赁合同向相关部门备案,合同备案制度的实施有助于规范租赁市场秩序,让租赁市场更加透明,也为承租人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了依据,房东和租客的合法权益将得到更有力的保护。加速行业优胜劣汰:《条例》对住房租赁企业提出了一系列合规要求,如建立住房租赁档案、健全住房租赁信息查验等内部管理制度等。这将提高行业门槛,一些实力不足、运营不规范的企业可能会被淘汰,而能够整合政策资源、优化融资结构、提升运营效率的企业将成为市场主导者,推动住房租赁市场进入“机构化运营、品质化升级、金融化助力”的新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