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银行股权拍卖市场呈现出0人报名、低价成交频现的现象,尤其是中小银行股权,具体情况如下:具体表现 流拍情况普遍:2025年7月,广东地区中小银行有167起股权拍卖事件,其中大部分围观次数为0,且最终流拍。正在进行的114场银行股权拍卖中,仅有7场拍卖有竞拍者报名,其余107场拍卖均显示“0人报名”。例如,7月18日,廊坊银行1.67亿股股权打八折起拍,最终无人参与竞价;7月22日,广发银行1900万股记名股票在阿里拍卖平台上因无人出价而流拍。 低价成交常态化:在为数不多的已拍出的银行股权中,折价拍卖也为常态。例如,近期一笔评估价为48.3万元的10万股江南农商行股权,经11次出价,最终以28.8万元的六折价格成交。原因分析 中小银行自身问题:中小银行普遍规模较小,主要服务区域经济,业务结构单一,受当地产业周期和区域经济波动影响较大。部分机构还面临不良贷款率高、资本充足率不足、盈利空间收窄等问题,而且中小银行普遍股权结构较分散,投资者难以准确评估其价值,导致股权吸引力不足。 市场信心不足:在农信社改革、中小银行改革化险等大背景下,外部市场对中小银行未来的前景信心不足,处于观望状态,并不着急接盘。影响 对中小银行的影响:股权拍卖遇冷可能会影响中小银行的股权结构优化和资本补充,进而影响其经营和发展。但也有一些地方国资企业出手接盘,有利于中小银行优化股权结构,更好防范风险。 对市场的影响:银行股权拍卖市场的冷热不均,反映出市场对不同银行经营状况和未来潜力的不同评估,也反映出当前不良资产市场的供需失衡状态和处置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