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在独立新型储能领域构建的“政策保障+市场驱动”多元盈利模式,已形成可复制的商业化样本。该模式通过容量补偿、电力市场交易、辅助服务等多维收益渠道,有效破解了储能“建而不用”的行业痛点,2025年数据显示运行较好的储能电站综合收益率超20%。以下从机制设计、收益构成、实践案例及行业影响四方面展开分析: 一、核心机制:双轨制奠定盈利基础内蒙古通过顶层设计确立“容量补偿+电力现货”并行的双轨制,为储能项目提供稳定收益预期。容量补偿政策:2023年起对新投运独立储能项目按实际放电量给予0.35元/kWh的补偿,期限10年。2025年1-8月全区累计发放补偿款3.55亿元,单项目如鄂尔多斯万成功20万千瓦储能电站,仅容量补偿一项就贡献超3000万元收入。该政策将补偿与实际放电挂钩,倒逼储能系统高频率参与调度,2025年一季度全区储能系统综合效率达85.4%。电力市场配套:蒙西电网建成国内领先的“滚动出清+节点电价”现货市场体系,连续结算试运行32个月。通过拉大峰谷价差(2024年5月平均价差0.77元/kWh)、豁免储能充电环节输配电价等措施,为套利创造空间。此外,储能可自主选择参与中长期交易、辅助服务等市场,甚至将不同容量拆分参与多类交易。 二、多元收益结构:三类核心盈利渠道# (一)基础收益:容量补偿与租赁容量补偿是保底收益来源,而容量租赁则为电源侧储能提供灵活选项。例如蒙东大唐赤峰康家营储能电站(150MW/600MWh)通过出租120MW容量,以100元/k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