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晚,湘财股份发布公告,正式披露与大智慧的换股吸收合并草案,此次合并创新性地采用“券商+金融科技”模式,并通过“换股吸收+配套募资”两步走策略推进,在证券行业转型期引发广泛关注。以下是方案核心内容与深层逻辑解析: 两步走方案核心细节# 第一步:换股吸收合并,实现业务主体整合湘财股份以发行A股股份的方式吸收合并大智慧,交易定价与股权调整规则明确:定价与换股比例:湘财股份换股价格为7.51元/股(定价基准日前120个交易日均价),大智慧换股价格为9.53元/股,据此确定换股比例为1:1.27,即每1股大智慧股票可兑换1.27股湘财股份股票。按此计算,湘财股份需发行22.82亿股,交易完成后总股本将从28.59亿股增至51.41亿股。股权结构变动:原大智慧实控人张长虹及其一致行动人将持有湘财股份17.32%股权(8.91亿股),并承诺股份锁定12个月且不谋求控制权;湘财股份控股股东新湖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从40.37%降至22.45%,但实控人黄伟的控制权保持稳定。值得注意的是,湘财股份及关联方新湖集团持有的大智慧9.66%股权将直接注销,不参与换股。主体资格变更:大智慧将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湘财股份作为存续公司承接其全部资产、负债、业务及资质,同时变更注册资本与经营范围。# 第二步:配套募资80亿元,布局数字化转型湘财股份拟向不超过35名机构投资者发行股票(不超过总股本30%),募集资金聚焦五大领域:1. 金融科技基建:25亿元投入金融大模型与证券数字化建设,10亿元用于大数据工程及服务网络,强化技术壁垒;2. 业务生态升级:15亿元支持财富管理一体化项目,10亿元布局国际化金融科技业务,拓展业务边界;3. 资金流动性优化:2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债务,降低财务风险。 交易背景与核心逻辑# 历史渊源与动因双方的合并尝试可追溯至2015年,当时大智慧拟以85亿元收购湘财证券,因前者涉嫌信息披露违规导致交易夭折。2020年湘财证券借壳哈高科上市(后更名湘财股份),并反向收购大智慧15%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为此次合并埋下伏笔。从行业背景看,证券行业正加速向“金融科技+财富管理”转型,单纯牌照或信息服务优势已难以立足,而湘财股份的券商资源与大智慧的金融数据能力形成天然互补。# 协同效应预期国泰海通研报指出,合并后将形成三大核心协同:流量协同:大智慧千万级月活用户可通过APP内置开户入口为湘财证券导流,降低获客成本;服务升级:融合行情数据与智能投顾功能,提升客户粘性;业务创新:通过AI客服、机构交易系统等拓展高附加值财富管理服务。财务数据显示,湘财股份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激增93.12%,而大智慧虽仍亏损但减亏明显(归母净利润从-1.38亿元收窄至-347.01万元),合并有望改善大智慧盈利状况。 市场反应与后续风险# 市场表现与监管进展自2025年3月合并意向披露以来,湘财股份股价累计上涨超80%;草案发布后首个交易日(9月26日),湘财股份涨4.11%(报12.68元/股),大智慧涨0.32%(报15.73元/股)。目前方案尚需双方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及监管部门核准,存在审批延迟或未通过的风险。# 潜在挑战行业竞争压力:大智慧面临同花顺、东方财富等对手的挤压,市场份额持续收窄,合并后需快速打造差异化优势;整合风险:双方业务、技术团队的融合进度及文化协同可能影响协同效应释放效率;估值争议:换股价格基于历史交易均价确定,若后续市场波动较大,可能引发中小股东对定价合理性的质疑。此次合并不仅是两家公司的战略整合,更是证券行业“金融科技+券商”跨界融合的标志性案例。若交易顺利落地,有望为行业提供“牌照+流量+技术”的协同范本;但如何突破整合瓶颈、实现业绩兑现,将是存续公司面临的关键考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