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复材2025年三季报解读:净利润同比激增273%,行业复苏与成本管控双轮驱动
玻纤行业“反内卷”政策下供需关系改善,国际复材以技术升级与精细化管理迎接市场新机遇。
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301526,证券简称:国际复材)于2025年10月31日发布了最新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64.13亿元,同比增长19.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73.53%。
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总收入22.60亿元,同比增长18.30%;净利润0.42亿元,同比增长167.66%。
01 经营业绩:强劲增长背后的驱动力
国际复材在2025年展现了卓越的经营能力,不仅实现了收入的稳定增长,更在盈利能力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从季度数据来看,公司业绩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2025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8.69亿元、41.53亿元和64.1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53亿元、2.31亿元和2.73亿元。
这一增长势头在半年报中已有显现,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53亿元,同比增长19.40%;净利润2.3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41.55%。
公司净利润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表明其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特别是在第三季度,虽然净利润同比保持大幅增长,但环比出现下滑,主要原因是期间费用明显上升。
02 行业环境:从“内卷”到有序竞争
玻纤行业在2025年迎来了积极变化,从过去的“内卷式”恶性竞争逐步转向有序发展。
2024年,全球玻纤行业外部发展环境不确定性持续增多,各大玻纤企业积极应对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持续优化结构、控制产能。
行业逐步跳出了“内卷式”恶性竞争的漩涡。
近期,基于玻纤行业在“反内卷”政策引导下供给趋于有序,以及贵金属等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的背景,国内玻纤行业多家企业集中发布了复价函。
这一举措旨在传导成本压力并修复盈利水平,标志着行业竞争环境正在逐步改善。
在“反内卷”政策引导下,供给趋于有序,为企业盈利水平的修复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03 业务亮点:多元化产品结构与全球布局
风电材料领域
公司在风电材料领域处于核心供应商地位,特别是在高技术含量的高模、超高模量产品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025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预计达150GW,增速较大,拉动了玻纤需求。
目前,公司风电产品产能占比超过30%,市场份额稳定,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风能北京宣言2.0》的发布,明确了国家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规划,中国“十五五”期间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2亿千瓦。
电子细纱产品
公司的低介电电子细纱产品在5G和AI领域表现出色。
5G用低介电玻璃纤维产品技术门槛较高,公司以前瞻性的研发布局和持续投入为基础,已建立起一定的先发优势。
相关产品已成功应用于部分高端智能手机及5G高频通信用关键透波部件。
在AI技术应用的强劲驱动下,数据中心、服务器等基础设施对高速PCB的需求激增,进而对低介电玻璃纤维的品质与供应链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球生产布局
公司在海外的巴西、巴林、摩洛哥等地建有玻纤及制品生产基地,在美国、荷兰、香港等地设立贸易子公司,产品营销网络遍布全球。
2025年1-9月,巴西公司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减亏,但受市场需求下滑及生产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仍未实现盈利。
巴林公司整体经营情况稳定,保持着稳健的发展势头。
04 成本管控与未来展望
面对第三季度盈利水平的环比下滑,公司以行业领先企业为标杆,持续深化成本管控。
公司通过实施三年降本方案、推进老旧产线升级改造,引入自动化设备和先进生产技术,生产效率显著提升,生产成本持续下降。
今年以来,公司已累计推行超过百项降本控费举措,并通过内部改革、组织架构优化及人员结构精简,强化了内部管理。
公司正全力推进新的细纱生产线建设项目,项目顺利投产后,电子细纱的生产成本将实现显著降低。
对于2026年的行业展望,公司认为在玻纤行业积极响应国家“反内卷”政策,通过产能自律与结构优化推动供需关系趋稳的背景下,玻纤价格正逐步回升。
然而,贸易壁垒升级、汇率波动及贵金属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制造成本攀升,给企业经营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
随着新生产线的建成投产,国际复材在电子细纱领域的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玻纤行业在“反内卷”政策引导下已逐步走出恶性竞争,而国际复材凭借其在风电、5G通信等高端领域的差异化产品布局,正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