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春运旅途中容易诱发以下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感冒
 原因
 旅途中人群密集,在火车、汽车、飞机等密闭的交通工具内,空气流通不畅。例如,飞机的客舱虽然有空气循环系统,但相对封闭,乘客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容易接触到感冒病毒。
 旅途疲劳、休息不足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长时间的旅途奔波,如乘坐长途火车可能需要连续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抵御病毒的能力变弱。
 症状
 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咳嗽,有时还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流感
 原因
 流感病毒在春运期间容易传播。流感病毒的传播性很强,在人员流动频繁的春运环境中,一个携带流感病毒的患者可能会迅速将病毒传播给周围的人。
 与感冒类似,旅途的劳累和环境因素增加了感染风险。例如,在拥挤的候车大厅等待时,周围人群复杂,感染流感病毒的几率增加。
 症状
 通常比普通感冒症状更严重,发热可达39 40℃,伴有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但也有咳嗽、咽痛等表现。
 
 消化系统疾病
 胃肠道感染(如急性胃肠炎)
 原因
 饮食不规律。春运期间,旅客可能无法按时进餐,比如在赶车时错过正常的饭点,之后又暴饮暴食。而且车站、列车上售卖的食物种类有限,一些旅客可能会食用一些不洁食物。
 饮水卫生难以保证。在旅途中,如果饮用未经煮沸的生水或者来源不明的水,可能会感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例如,一些小车站提供的饮用水可能不符合卫生标准。
 症状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泻次数可从数次到数十次不等,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严重的急性胃肠炎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晕车(船、飞机)导致的呕吐、胃肠不适
 原因
 交通工具的颠簸、摇晃等运动刺激人体的前庭器官。例如,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频繁的加速、减速、转弯,或者在海上航行时船只的晃动,都会使前庭器官产生信号传入大脑,与视觉、本体感觉等信息产生冲突,从而引起晕车(船、飞机)反应。
 个体差异也起到重要作用,一些人本身前庭功能比较敏感,更容易发生晕车(船、飞机)现象。
 症状
 轻者出现头晕、恶心、上腹不适,重者可出现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
 
 心血管系统疾病
 高血压病情波动
 原因
 旅途劳累、精神紧张。例如,担心错过交通工具、在旅途中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如行李丢失等)都会使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长时间的旅途也会使身体疲劳,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压升高。
 环境因素影响。如果是从寒冷的地区前往温暖地区或者相反,气温的急剧变化会影响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从而影响血压。而且在旅途中,尤其是乘坐长途交通工具时,久坐不动会影响血液循环,也不利于血压的稳定。
 症状
 血压升高可能导致头痛、头晕、心慌、耳鸣等症状,严重时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冠心病发作风险增加
 原因
 与高血压病情波动的原因相似,旅途的劳累、精神紧张、环境变化等因素都可能诱发冠心病发作。此外,旅途中可能会有吸烟、饮酒过量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也会增加冠心病发作的风险。
 症状
 发作时主要表现为胸痛,可放射至心前区、肩背部,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常伴有呼吸困难、出汗等症状。
 
 传染性疾病
 新冠肺炎(仍需防范)
 原因
 春运期间人员大规模流动,在公共交通工具、车站、机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容易形成病毒传播的有利环境。如果有未被发现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在旅途中,就可能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症状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干咳、乏力,部分患者可能有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手足口病(在有儿童旅行的情况下)
 原因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在春运旅途中,如果儿童在车站、车厢等公共场所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玩具、扶手等,然后再用手触摸口鼻,就很容易感染病毒。而且春运期间儿童可能会处于相对拥挤、卫生条件有限的环境中,增加了感染风险。
 症状
 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膜炎、肺水肿等。
 
 
 防病指南:
 
 (一)呼吸系统疾病预防
 注意通风换气
 在交通工具内,尽量利用通风设施。如火车车窗可适当打开(在安全和允许的情况下),飞机上按照乘务员指示使用通风设备。在候车(机、船)大厅,选择空气流通较好的区域等待。
 佩戴口罩
 佩戴医用口罩可以有效阻挡病毒和细菌的传播。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如车站、车厢内,持续佩戴口罩。
 增强免疫力
 旅途中保持规律的作息,尽量争取足够的休息时间。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鸡蛋、牛奶等。
 
 (二)消化系统疾病预防
 注意饮食卫生
 选择正规的餐饮场所就餐,避免食用来源不明或变质的食物。如果食用自带食物,要确保食物在旅途中的保存条件良好,防止变质。饮用瓶装水或经过煮沸的水。
 避免饮食过量和不规律
 尽量按照正常的饭点进餐,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如果因为行程原因无法按时进餐,可以准备一些健康的小零食,如坚果、全麦饼干等,适当补充能量。
 预防晕车(船、飞机)
 乘车(船、飞机)前避免过饱或过饥,可提前服用晕车(船、飞机)药。在旅途中尽量选择靠窗、视野开阔且颠簸较轻的座位,减少视觉与前庭感觉的冲突。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预防
 控制情绪和休息
 旅途中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合理安排行程,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连续长时间的奔波。
 规律服药和监测血压
 对于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规律服药,不要擅自停药或换药。可以携带便携式血压计,在旅途中定期测量血压,及时发现血压波动情况。
 
 (四)传染性疾病预防
 做好个人卫生
 勤洗手,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如扶手、门把手等,以及进餐前,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睛等部位。
 保持社交距离
 在人员密集场所,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特殊人群防护(如儿童)
 对于儿童,家长要密切关注其健康状况,避免儿童接触患病者或被污染的物品。如果儿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