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对标茅台”到“批价倒挂”,青花郎经历了一段复杂的发展历程,以下是具体情况分析:对标茅台的历程:2017年,郎酒调整战略定位,让青花郎替代红花郎成为“头狼”,并发布“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的战略定位,显示出郎酒发力高端的意图。此后,郎酒通过广告宣传等营销手段,频繁将青花郎与茅台相提并论,如打出“茅香郎味,各领风骚”“茅台前香卓然,郎酒后味醇厚”等标语,还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广告推广,2018年广告投入高达30亿元,与五粮液持平。同时,郎酒不断提高青花郎的价格,2018年提出成交价要稳定在千元以上,2019年宣布目标零售价为1500元/瓶,2020年9月零售价调整为1499元/瓶,与飞天茅台的零售价相同。通过这些操作,青花郎的知名度和销售占比有所提升,郎酒集团的营收规模也有所增长。批价倒挂的现状:如今,青花郎的批发价和市场零售价双双大跌。自2024年11月13日起,其批发价为795元/瓶左右,此前长期稳定在825元/瓶,已连续20多天跌破800元/瓶大关。电商平台上,其价格也跌至历史低点,郎酒京东官方旗舰店53度500ml的青花郎到手价约949元/瓶,淘宝平台部分店铺单瓶成交价格为954.1元/瓶,百亿补贴后低至734元/瓶,拼多多平台百亿补贴后价格也跌至783元/瓶。其实际成交价与官方零售价相差甚远,出现了批价倒挂的现象。批价倒挂的原因:    行业周期因素:近一两年,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周期,除了茅台外,几乎所有酒企都面临着价格倒挂问题,青花郎也受到了行业大环境的影响。    品牌自身问题:青花郎品牌势能和核心价值不足,消费者对其品牌认知度不够,在消费者眼中,青花郎并不值1499元/瓶的官方零售价。尽管郎酒通过营销手段提高了青花郎的知名度,但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仅依靠广告宣传和价格提升,并不能真正建立起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和忠诚度。此外,郎酒为冲刺IPO,在2021年前后向经销商大规模压货青花郎,导致库存积压严重,截至2024年底,青花郎渠道库存高达3 - 4个月,远超茅台1935的1.5 - 2个月,为了消化库存,经销商不得不压低价格销售。    竞争环境变化:白酒市场竞争激烈,千元价位段有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等传统高端品牌占据主导地位,这些品牌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广泛的消费者基础。同时,茅台1935等新产品凭借品牌背书和渠道势能,也在千元价格带抢占市场份额。此外,次高端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习酒窖藏1988等产品迅速崛起,青花郎不仅在高端市场难以突破,还在次高端市场面临着被赶超的压力。    消费场景和人群变化:原来喝高端酱酒的房地产、大基建和金融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喝酒的消费场景和主力人群减少。同时,年轻消费者对千元甚至800元的超高端和高端白酒兴趣不高,更青睐500元以下的次高端产品,消费市场的变化也对青花郎的销售产生了不利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