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高考志愿填报涉及诸多重要概念,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考生合理填报志愿,提高录取成功率。以下是一些关键概念介绍:录取批次:由于招生高校众多,无法同时录取,所以将不同层次的院校分批录取,形成录取批次。常见批次有提前批,包含军队、武警、公安院校等;本科第一批为教育部直属高校等;本科第二批为除第一批外的普通高校;本科第三批为独立学院等;专科第一批为普通本科院校举办的高职等;专科第二批为独立学院、民办高校的高职等。各批次有相应的省控线,考生分数达到某批次省控线,才可填报该批次及其以下批次院校。平行志愿与非平行志愿:平行志愿是一个志愿中包含若干个院校专业组,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一次性投档,每个考生只有一次投档机会,若被退档则只能等征集志愿。非平行志愿也叫传统志愿,只有一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和若干专业志愿,遵循“志愿优先”原则,高校先录第一志愿考生,未录满才考虑第二志愿。院校专业组与专业+学校:部分新高考改革省份采用院校专业组模式,以院校为单位,将一个或多个专业组合成一个招生单位。考生填报志愿时,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进行填报。而“专业+学校”模式则以“1个专业+1所学校”为一个志愿单位,适合明确想学某专业的学生,如山东考生可填96个这样的志愿。专业服从:指考生被投档到某院校专业组后,若所填专业均无法录取,且考生勾选了“专业服从”,院校会将其调剂到该院校专业组内有缺额的专业。若考生仍不符合缺额专业录取要求,也可能会被退档。投档线与省控线:省控线是省级招生办根据当年试卷分数统计情况,按一定比例分批次划定的分数线,是考生档案能被投到对应批次院校的“入场券分数线”。投档线是高校实际录取的“门槛线”,是高校按投档比例投档后,最后一名投档考生的分数。位次:即考生在全省考生中的排名序号。录取时,高校更多依据位次而非分数,因为每年高考试题难度不同,录取分数线也会波动,而位次相对更稳定。考生可通过一分一段表查询自己的位次,并用位次上下浮动10%来圈定学校范围。专业级差:部分高校在分专业时会设置专业级差,即第二专业志愿比第一志愿低一定分数排队,第三专业比第二专业再低一定分数,如某大学级差为“3-1-0”。考生填报有专业级差的高校时,专业志愿需留出级差分。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公布有关招生信息的主要形式,是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包含学校全称、校址、办学类型、招生专业、人数、收费标准、录取规则等内容,其中录取规则对考生至关重要,涉及是否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对加分政策的执行等,考生填报志愿前需仔细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