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铺黄金在2025年中报交出营收123.54亿元(同比+251%)、净利润22.68亿元(同比+285.8%)的炸裂业绩,但业绩会后股价却逆势下跌3.96%至751港元,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效应: 一、市场预期与实际业绩的微妙落差尽管中报数据亮眼,但部分关键指标仍低于机构预期。例如,高盛指出,上半年实际收入因新店扩张延迟(部分5-6月新开门店贡献滞后至下半年)略低于其预估,经调整利润也因股份支付差异存在小幅缺口。这种“好于过去但不及预期”的情况,导致部分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此外,市场此前对全年净利润的预期已被推高至50-70亿元,而中报仅实现22.68亿元,尽管增速惊人,但绝对值未达极端乐观预期,引发部分资金撤离。 二、财务结构隐忧与现金流压力老铺黄金的存货规模与周转效率问题持续引发关注。截至2024年末,其存货达40.88亿元(占收入48.1%),存货周转率仅1.86次,远低于行业龙头老凤祥的3.3次。这种高库存模式导致经营性现金流连续两年净流出(2024年-12.29亿元),迫使公司通过大幅举债(有息负债从2023年1.3亿元激增至13.7亿元)维持运营。尽管2025年中报显示存货周转率提升至193天(较2024年的193天略有改善),但存货价值与金价强相关(未进行套期保值),若金价回调10%,存货账面价值可能缩水4.09亿元,这成为悬在股价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三、管理层战略与市场认知的错位公司提出的“单店店效超10亿元”目标虽振奋人心,但缺乏具体路径支撑。目前其单店平均店效为4.59亿元,要实现翻倍需在产品设计、客群拓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市场对其能否持续维持高端定位存疑:尽管90%客户为首次到店且被工艺吸引,但产品设计壁垒正面临挑战——竞争对手已开始模仿其古法工艺,且二手市场流通性较弱(奢侈品属性不足)。此外,创始人徐高明提出“店效低于5亿元的店将被关掉”的激进策略,在当前消费环境下可能引发对扩张节奏的担忧。 四、行业环境与估值压力的共振黄金消费市场整体承压为老铺黄金的高增长蒙上阴影。2025年上半年国内黄金首饰消费量同比下降26%,尽管老铺凭借高端定位逆势增长,但其收入结构中足金产品占比高达99.9%,仍难以完全脱离金价波动的影响。当前金价处于历史高位,若美联储降息预期推迟或央行购金放缓,可能引发板块估值回调。与此同时,老铺黄金的估值已透支部分预期——其市盈率TTM达72.89倍,显著高于周大福(约20倍)等同行,在业绩增速边际放缓的背景下,估值修复压力凸显。 五、市场情绪与资金面的短期扰动前期股价过度上涨积累的回调动能在业绩会后集中释放。自2024年6月上市以来,老铺黄金股价最高涨幅超20倍,而7月单月暴跌近30%,反映出市场对其“黄金奢侈品”叙事的信心动摇。此外,5月低价增发新股(630港元/股,较市价折让约8%)稀释股东权益,叠加6月大规模解禁(占总股本86.44%)的阴影,进一步加剧了资金面压力。尽管摩根大通等机构上调目标价至1249港元,但大摩等机构认为下半年可能陷入“涨价影响销量、不涨价影响利润”的两难境地,多空分歧下股价波动加剧。 结语老铺黄金的股价回调是业绩预期、财务风险、行业环境与市场情绪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尽管其中报展现了强大的增长动能,但其高估值、存货压力及战略执行的不确定性,使得市场在兴奋过后重新审视其长期价值。未来需重点关注三点:一是下半年定价策略能否平衡毛利率与销量(摩根士丹利认为提价幅度需在10%左右);二是海外扩张(如新加坡首店)能否复制国内成功;三是存货周转效率与现金流改善情况。若这些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当前的估值泡沫可能进一步挤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