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高原筑路奇迹:乌玛高速合赛项目首座特大桥箱梁架设完成
高原草场上,重达数十吨的箱梁在架桥机的精准吊装下平稳落位,标志着G1816乌玛高速合赛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由中交一公局集团投资建设的甘肃G1816乌玛高速合赛项目迎来重大节点——热尔曲1号特大桥315片箱梁全部架设完成,这标志着该桥施工全面转入桥面系及附属工程阶段。
作为甘肃省“十四五”规划和甘南州“县县通高速”的重点建设项目,乌玛高速合赛项目全长105.5公里,是甘南州境内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的公路项目。
它的建设进展,牵动着甘、青、川三省人民的共同期盼。
01 项目意义:打通三省的经济大动脉
G1816乌玛高速合赛项目起点位于G1816临合高速合作南收费站处,与在建G0611线张掖至汶川国家高速公路青海省同仁至赛尔龙段终点顺接。
这一项目路线全长105.5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它不仅是《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和《甘肃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的重点项目,还是甘肃省公路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
从更宏观的区域视角看,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甘、青、川三省的重要通道。
它将连通碌曲、合作、夏河3县市6个乡镇,并辐射带动周边地区,成为一条交通大动脉和经济大走廊。
这条高速公路对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强化民族团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等具有重大意义。
02 工程突破:高原上的架梁壮举
此次完成箱梁架设的热尔曲1号特大桥全长1117米,横跨热尔曲河与高原草场。
桥址区河道宽度在4至8米之间,生态地质复杂敏感。
在海拔3300米的高原地区施工,建设者们面临着昼夜温差大、有效施工期短等多重挑战。
高原环境导致的施工工效降低,使得施工进度与质量控制面临双重考验。
面对这些挑战,建设者们发扬“缺氧不缺精神”的顽强作风。
通过优化施工组织、创新工艺工法,仅用33天就完成了来库合1号大桥全部104片箱梁的预制和架设任务。
03 技术攻关:科技赋能工程建设
在热尔曲1号特大桥的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针对特殊的地质条件和环境要求,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
在桩基施工阶段,针对复杂地质条件,团队灵活调整工艺,分别采用旋挖钻和冲击钻成孔,确保成孔质量与效率。
通过优化水下混凝土配合比,提升混凝土性能,保障了桩基的强度与稳定性。
在环保方面,项目团队合理设置并防护泥浆池,严防泄漏污染,践行绿色施工理念。
在箱梁预制与架设阶段,科技赋能显著提升了效率与质量。预制环节采用智能张拉压浆系统、智能蒸汽养护等先进工艺设备。
架设阶段新增1台30米架桥机,建立“日调度、周考核”机制,实现12台龙门吊、3台架桥机与100余名工人的无缝协同,高效完成了架设任务。
04 建设历程:稳步推进的工程节点
回顾合赛项目的建设历程,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凝聚着建设者的智慧和汗水。
2025年3月31日,项目首片预制箱梁浇筑完成,标志着施工由下部结构转入上部结构建设新阶段。
5月22日,来库合1号大桥正式启动箱梁架设作业。
经过33天的紧张施工,7月初,来库合1号大桥全部104片箱梁的预制和架设任务圆满完成。
如今,热尔曲1号特大桥315片箱梁架设完成,标志着项目桥梁施工再次取得重大阶段性突破。
架设完成的箱梁在热尔曲河上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犹如一条即将腾飞的巨龙。
远处,工人们正在桥面上紧张施工,进行桥面系及附属工程施工。
这条连通甘、青、川三省的交通大动脉正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
|
|